明末边陲小县令(古代县令任职通常多少年)

分类: 游戏资讯 发布时间: 2024-05-08

各位老铁们,大家好,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明末边陲小县令,以及古代县令任职通常多少年的相关问题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,谢谢大家了哈,下面我们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明代举人名单
  2. 县令与县丞职能的区別在哪里
  3. 明代人均收入
  4. 做县令的条件
  5. 古代县令任职通常多少年
  6. 清代县令是个多大的官,有哪些职责
  7. 古代县令升到省长有多难

明代举人名单

一郑钧,洪武三年庚午科举人,二王俊,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。

三翟固,洪武二十六年举人。

四孙奎,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。

五高升,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。

六张瑞,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。

七郭进,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。

八耿直,建文二年己卯科举人。

九袁通,建文二年己卯科举人。

十石盘,永乐元年癸未科举人。

十一王纲,永乐元年癸末科举人

县令与县丞职能的区別在哪里

县令当然是一县之长,县里最大的官了。县丞是指仅低于县长的官员,主要管文书和具体事务。古代时,皇帝封诸侯王,每个封的诸侯国里都有一个官员是相(相国),主要是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。顾名思义,县里的除了县令或知县外,下面有县丞,就是主管具体事物的县令的副手!

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,常务副县长或常务副书记!

明代人均收入

明朝万历年间,国库年收入200万两白银。但是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就没见过银子,使用的都是铜板。一两银子可购买2石大米,也就是将近200公斤。一两白银相当于1200元。下面咱们来计算一下明朝的工资水平:

明朝县官:一年俸禄45两白银,冬夏官服及笔墨费由国家补贴,新官上任还有额外补贴40两修理费。平均一年48000元左右,可以说明朝公务员的工资,在历朝历代中算是最少的。

明朝农民:明朝政府规定,人均十五亩,蔬地两亩,由于古代产量低,每亩产量300斤,南方一年两季,北方一季,南方农民人均毛收入就是31000元,北方人均15500元。

明朝的学生:考上秀才每人每天2斤米,刚刚够两人吃,如果不干活也可以生活,但是会很穷,因此有穷秀才之称。

明朝的屠夫:一天挣一钱银子,一月就是3两,一年就是36两,也就是48000元。看来杀猪的收入直逼县官了。

做县令的条件

看哪个朝代了,

一般当县令,需要是进士,当然某些运气好的举人也可以当。

进士的话,三年考一次,分三档,前三名叫进士及第,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,

然后二三甲若干名,一般一甲和二甲的前几名都会留京当京官,然后二甲后面的及三甲的,就委派到地方做地方官,一般都是从县令做起的。

当然举人也能当官,省里考试合格的叫举人,也是三年考一次,考中举人才能进京考进士。

考不上进士也没关系,也可以当官,可以先当县丞之类的小官,或者一些教育官员,因为以前一个县不能全靠县令干活啊,其他一些八九品的官是可以让举人当的。如果干的好,就可以升县令了。比如海瑞,他是举人出身,开始当一个县的教育官员,由于工作业绩好,提升到县令,然后有人提拔,最后皇上赏识,最后当到的最大的官是二品部级官员~

清朝也差不多~

然后明朝之前略有不同,除了科举以外,还有一种途径是民众推选的,比如宋朝,如果全县人都觉得你比较好,会推荐你给朝廷,朝廷也会封官,但是那时候也没有品级这么一说。

再往前,没有科举的时候,除了民众推选外,就是王公贵族的子弟直接被任命为官员。

古代县令任职通常多少年

任官的期限。汉制,官员始任称为“守”,满一年为“真”。即真以后,其任期并无规定。两汉时因久任而取得政绩者,颇有其人。

三国时战乱濒仍,任用方面无规律可循。至晋者莅人之官在法令上限制为六年,但实际上亦迁转不定。

宋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,郡县六年而代,刺史或至十余年。孝建中,改以三年为满任。

齐梁陈承宋制,以三年为小满,至期或升迁或解任。

北魏至孝文帝太和中,定太守、内史、相、县令任期均为六年,任满则迁转更代,间亦有因政和民悦而增秩延限者。

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定刺史、县令三年一任,佐官四年一任。至开皇十四年(公元594年)十一月改州县佐吏为三年一代,不得重任。次年又改为文武官四年为期。

唐开元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规定自六品以下四年一代,若无代者则五年而罢。广德以后又改为三年一任,无代者则四年而罢。

五代后唐天成三年(公元928年)规定州县官以三十个月为考限,刺史以二十五月为限,以到任日为始。

后周显德五年(公元958年)规定诸道幕职州县官均以三周年为考限,闰月不在其内。

宋于仁宗时规定文官三年一迁,武官五年一迁。

元于至元二十八年(公元1291年)定随朝官以三十月为任满,外官以三周年为任满,钱谷官以得代为任满,吏员以九十个月出职。

明清时州县官任期均为三年。

清代县令是个多大的官,有哪些职责

县是管理地方的基层组织,在周朝就已经有县的设置。县的行政长官是“周县正邑宰”,秦汉时称作令长,隋唐为县令。知县之称,开始于宋代,当时为了消除外官不奉朝廷政令的弊端,以京官派为权知县事,而县令逐渐开始成为虚名。

清承明代而设县,有的属于府,有的属于直隶厅、直隶州,长官称知县,掌管一县政令。清代县的设置数量不定,有增有减,事情比较少的州会改为县,事情比较多的县又会升为州,还有增地而分设以及改土归流等。到了清末,全国共有1369个县。

清朝知县是正七品官(京县为正六品),《康熙王朝》中,康熙让六品的侍读张廷玉出任怀柔知县,其实是对号入座,在官阶上一点也没委屈他。

放在整个官僚体系中,完全就是“芝麻官”。在古代,皇权不下乡,山高皇帝远,相比督抚等封疆大吏,知县更像是“亲民”的父母官。他们如同朝廷的“毛细血管”,其行为举止,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。

知县品级不大,管的事情不少

按照《大清会典》的记载,知县的职责为:

“平赋役,听治讼,兴教化,厉风俗。凡养民、祀神、贡士、读法,皆躬亲阙职而勤理之。”

一、田赋税务。县令如同一个基层的销售主管兼裁判,销售目标是多少,用什么方式完成目标,即使上面有规定,也有很大的主观性。

古代收税就要丈量田亩,每户的田多田少,知县心里清楚,但上报多少,按多少亩征收,这当中的“门道”不必多言。看过《雍正王朝》的朋友都记得,康熙几次想丈量全国的土地,可报上去的数字全是假的,问题的根源就在基层操作的县令(只怪清朝没有遥感卫星)。

二、诉讼审办。一个县那么大,总会有各种纠纷,小问题会有当地的士绅、长辈调节,调节无效就会对簿公堂。

这就是考验县令智慧的时候,尤其是很多家庭纠纷,清官也难断家务事。判案子的依据是《大清律例》,具体尺度的拿捏也没有严格规定,有很大的“弹性”。《雍正王朝》中的李卫,大字不识几个,看状子都困难,居然也能当知县判案,可见当时的基层有多糟糕。

三、礼仪、德化、教育事业。知县是基层百姓的“楷模”,要起到榜样的作用,平时还要做出一副为人师表的样子;负责组织当地的礼仪性活动。

四、保境安民。当地如有人作奸犯科,知县要负责惩治。

知县的搭档(佐贰官)与属官

领导办事,需要有一群人帮忙。知县是一个县的最高长官,身边也会有搭档与下属。

县丞

“丞”在战国就有,而“县丞”之称到清代才有,外县的县丞为正八品,而京县的县丞为正七品,类似于常务副知县。县丞为常设职位,因事务的多少而增减。

主簿

县主簿最开始设置于汉代,清代的县主簿主要是辅助知县办公,京外县主簿官阶为正九品,如同普通的副知县。

县丞与主簿分掌一县的粮马、征税、户籍、巡捕等事务,共同辅助知县。

知县的属官包含:

典史:掌管检查、监狱等事,为未入流官;

巡检:负责稽查盗匪、盘查人犯;

驿丞:负责邮驿以及重要人物的送往迎来;

闸官:开闸放水、闭闸储水等事;

税课司大使:找商人、地摊小贩、个体户征收商税

河伯所大使等:找渔民征收鱼税;

县仓大使:管理仓库;

还有其他未入流的知县属官,因较少有县设置,就不做一一介绍。

知县,因品级较低,很难受到朝廷的重视。所以,对于有追求的进士而言,很少有人愿意从知县起步。分公司的基层员工,接触大领导的机会比较少,很难有出头之日。纵观清朝,指点江山的那批人,鲜有人担任过知县。

古代县令升到省长有多难

除了能力与机遇,寿命也很重要,因为总是要熬很多年。因为于成龙就是从知县当到了总督,基本把地方官职都做了一遍,所以拿他举例。

知县任期三年

吏部考核官员,每年都会评级,知县在任期三年内,若是每年的评级都比较上等,三年期满后能否升迁也不一定,还是要看有没有空缺,很可能是平调到另一个地方当知县再干三年。要是六年内评价都不错,那基本就能升迁了。于成龙就是从知县做起,因为政绩卓著,还被举荐为卓异,官声很好,当知县六年之后升任了知州。

基层官员一般不越级升迁

当知县表现得再好,也得慢慢升迁,先当知州,然后升任同知,再是知府。当到了知府,算是地方上比较大的官职了,之后可能升迁的快一些,但是在当上知府之前,一般都是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升迁。于成龙政绩卓著,多次获得卓异,也是经历了知州,同知,知府这些职务。所以这时候寿命就显得很重要,在政绩突出的时候都要经历这些官职,于成龙都经历了十年。

四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

当到知府以后,很可能就升不上去了。除非寿命比较长,政绩也不错,熬到有空缺,可能会升上去。知府想继续升迁,需要功劳,需要一些挑战和机遇,能展现自己的能力,让皇帝知道自己。于成龙武昌平乱立了大功,督抚们赏识他,自然皇帝也就知道了他。能让皇帝知道就不容易了,所以很需要机遇。也可以说看运气了。

升任按察使,布政使后就有希望当督抚了

一旦从知府上升到了按察使,布政使,就是一省的大员了,地位就不一样了。这时候皇帝基本上是知道你的。这个时候,若是有督抚的空缺,很可能就升迁了,这个阶段的升迁就不是熬时间了,要是有机遇,几年就当督抚。要是没机遇,这辈子可能也就到这了。一般升迁督抚,都是皇帝想让你办一些事,按照皇帝的意思进行改革。

于成龙从知县做起,除了本身的能力强,政治卓著以外,还赶上了三藩之乱,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,让皇帝赏识,因此之后仕途平坦,升迁很快。即使是这样,升到知府就不容易了。于成龙有机遇的情况下都用了23年才当上总督,何况没这样的机遇呢?那怎么也得30年吧。所以说,要想当到督抚,首先得长寿一点。

明末边陲小县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古代县令任职通常多少年、明末边陲小县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。

标签云